力量小说 > 芥子 > 后记

后记

推荐阅读:红楼梦弃宇宙渡劫之王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天下第九天蓬元帅西游之大娱乐家娘亲有肥田,爹爹莫偷闲古代的舒心日子

一秒记住【力量小说 www.li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橘子经常在微博和QQ等各种地方,看见大家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也有很可爱的读者会跑来和橘子表白,橘子当然要各种装正经大姐姐,不过心里是各种爽的……

    小色:“你丫的今天无论如何都要给我把稿子交出来!”

    橘子:“明天给你。”

    橘子:“那我就放心了,其实我连开头都还没写完呢,哎,真对不起编辑啊。”

    两人惺惺相惜,闲聊完毕,橘子起身,端茶出去献给父尊大人:“爹,你看电视辛苦了,喝杯茶吧。”

    2、色|色,我的文档软件坏了……

    小色:“橘花,稿子呢?”

    从《妖物》到《芥子》,橘子在小说绘连载不知不觉也两年了(口胡!老了两岁啊!),在此说说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和感想吧。

    两人臭味相投,空余时间经常在私下聊QQ,各种闲扯打屁,感情融洽。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此方法可循环再用,不推荐读书的同学用来拖作业。)

    橘子:“快了快了,就差两三千字而已,你急吗?”

    得意忘形的橘子:“拖稿的作者都是渣!”

    ……

    于是乎……

    橘子回房,关电脑,一夜好梦。

    小色经常表扬橘子:“干得好!”

    4、色|色,我今天要去医院……

    橘子的编辑是橙小色,很多烩饭都会昵称她为色叔,其实是个高挑秀气、做事干练的短发美人,性格温柔,很擅长照顾人。她从橘子刚进小说绘开始,就一直很照顾橘子。

    这部心血来潮开的历史短篇集,简直要了橘子的老命!最初只是想写《长安曲》,后来发展成系列短篇,于是每天各种图书馆查历史资料,大到年代表,小到当时的生活习俗,查得晕头转向,欲|仙|欲|死。更兼一头栽入游戏世界,今天下副本,明天打BOSS,不亦乐乎。

    橘子很爱小色,小色也很爱橘子。(注:非百合)

    橘子:“对了,上次说的那个八卦帖子里。”

    天有不测风云,《芥子》开始连载了。

    橘子:“呃,我的猫病了,要送它去医院……”

    橘子:“明天保证给你!”

    第四天

    橘子装死ING

    ……

    绝大部分不催稿的时候,作者和编辑是好朋友,小色总是那么的温柔体贴,橘子依旧那么的单蠢犯二,喜欢在休息时间里灌水聊八卦,不亦乐哉。但每个月总有几天是催稿时候,编辑和作者会瞬间化身成猫和老鼠,进行惨烈的催稿躲避战。

    在重度拖延症患者橘子的压迫下,小色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总算让《芥子》准时出版了。想起其间种种,橘子心里也是非常惭愧的,而且在整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小色不但要督促橘子写稿,还经常帮橘子提各种建议,调整思路,在橘子失意的时候进行鼓励等等,邪总也给橘子指引了很多创作方向和思路。

    那时候的橘子正在写《妖物》,每月准时交稿,轻松愉快,顶多拖拉一两天。

    第三天

    小色:“……”

    第二天

    橘子:“明天保证保证给你!相信我真诚的眼睛啊!”

    古戈力:“呃,其实我上期的稿子都还差一点点,拖一星期了,我会努力赶工的……”

    小色:“菊花!稿子呢?!”

    橘子闻言,心中有愧,泡了绿茶,准备通宵奋战。待打开文档,写得几行,眼皮犯困,忽然觉得应该安慰下“可怜”的画手,于是打开QQ,敲敲:“古戈力,你交稿了吗?”

    古戈力:“我也放心了,其实我连草稿都还没画,哎,真对不起美编啊……”

    1、色|色,我的电脑坏了……

    小色:“亲爱的,稿子呢?”

    橘家拖稿方法举例:

    父尊大人感动:“女儿更孝顺了。”

    小色:“对对对,就是那个……”

    古戈力:“你写完了吗?”

    暴走的小色:“你再说你病了试试!我再也不信了!”

    天色已晚,就此搁笔,让我们下本书再见。

    3、色|色,我脑袋不舒服……

    尤其是小色,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橘子根本写不完这本书……

    当然,小色也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催稿,比如煽动橘子的良心:“要早点交稿让古戈力画画,你不能耽误画手和美工的时间啦,所以明天一定要交了,否则人家来不及画图了。”

    感动不已的小色:“就是就是!每个作者都像你这样准时交稿多好啊!”

    也要感激各位读者,没有你们的支持,《芥子》同样不会诞生。

    5、色|色,我感冒了……

    6、色|色,我发烧了……

    趁着《芥子》出版,橘子要很认真地告诉大家,这本书的功劳是在众多的编辑、画手、美编、图书部负责人,以及许多默默努力的工作人员身上,所有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最先应感谢他们的付出。